高温下的“隐形杀手”:科学防中暑

中暑:不只是“头晕发热”那么简单,当环境温度>32℃、湿度>60%时,人体汗液蒸发散热效率骤降,核心体温每升高1℃,心脏负荷相当于快走状态。若体温突破40℃,细胞会像“煮熟的鸡蛋”般发生不可逆损伤,死亡率高达50%! 婴幼儿、65岁以上老人、慢性病患者(如糖尿病、心脏病患者)及户外工作者(建筑工人、快递员等)是最易中暑的高危人群。

一、识别中暑的“危险信号”

中暑分为三个阶段,早发现可救命:

1. 先兆中暑(警报期):头晕、口渴、多汗、四肢无力,体温<38℃;

2. 轻症中暑(临界点):体温38-39℃,面色潮红或苍白,脉搏加快,可能短暂意识模糊;

3. 重症中暑(致命阶段):

•热射病:体温>40℃、昏迷抽搐(最凶险);

•热衰竭:大量出汗致休克;

•热痉挛:肌肉剧痛。立即行动信号:体温>39℃且皮肤发烫无汗、呼吸急促(>20次/分钟)、抽搐或意识丧失。

二、防暑核心策略:避、防、补

1. 避:躲开高温“火力网”

• 高危时段:10:00-16:00避免外出,户外作业“做两头歇中间”(早晨和傍晚工作,中午休息)。

• 室内防护:空调温度设26-28℃,定时开窗通风;厨房、浴室等高温房间减少使用。

• 车辆警告:密闭车厢15分钟升温至60℃,永不将儿童或宠物单独留车内!。

2. 防:物理隔离热辐射

• 穿戴:浅色宽松衣物(棉质最佳) 宽檐帽 太阳镜,避免深色紧身衣。

• 防晒:SPF30 防晒霜每2小时补涂,遮阳伞随身。

• 防暑包:随身携带风油精(提神)、藿香正气液(不含酒精版)、人丹(缓解头晕)。

3. 补:水分电解质双平衡

• 喝水技巧:每小时喝200-300ml(半瓶矿泉水),不渴也要喝!避免冰水(致胃痉挛)或含糖饮料(加重脱水)。

• 电解质补充:淡盐水(500ml水 半啤酒瓶盖盐)、运动饮料,或吃香蕉(补钾)、橙子(补维C)。

• 饮食调理:多吃冬瓜、苦瓜、西瓜(利尿清热);绿豆汤、荷叶饮解暑;少油腻。

三、 急救黄金30分钟:移、敷、补、唤、送

1. 移:速转移至阴凉处,解开衣扣,抬高双腿增加脑供血;

2. 敷:冷水擦拭全身,冰袋(包裹薄布)敷颈、腋窝、腹股沟,忌酒精擦身或冰水浸泡!;

3. 补:清醒者小口喝淡盐水(<300ml/次),昏迷者禁喂水防窒息;

4. 唤:指掐人中、合谷穴促醒,呼吸停止立即心肺复苏;

5. 送:高热>40℃或抽搐>5分钟,立即拨打120!转运途中持续物理降温。

防暑注意事项

• 掐人中代替降温(延误抢救);

• 喂退烧药(无效且伤肝);

• 用万金油大面积涂抹(阻碍散热)。

• 老人:晨练改室内太极拳,每日测血压;

• 婴幼儿:婴儿车加遮阳棚,避免包裹过厚(用手摸颈背判断体温);

• 糖尿病人随身带糖果防低血糖;

• 心脑血管患者避免情绪激动。

五、小结

血液是生命的河流,当热浪席卷时,每一滴汗水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。预防中暑,不是忍受酷夏的妥协,而是守护生命的智慧。 转发给关心的人,让这个夏天少一分危险,多一份清凉保障!

发表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滚动至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