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重大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将于 12 月 11 日 15 时通车试运营,为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跨海交通网络再添“关键一横”。
据了解,黄茅海跨海通道于 2020 年 6 月开工建设,是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》发布后首个开工建设的跨海通道工程,将充分发挥港珠澳大桥西延线的功能,改变粤西沿海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通道单一的现状,加速大湾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,为区域发展注入澎湃动力。
黄茅海跨海通道高栏港大桥(左侧两主塔)和黄茅海大桥(右侧三主塔)(12月4日摄,无人机照片,图片来源于新华社)。
02 路程缩短一半,“联动”多座大桥
黄茅海跨海通道起于广东珠海平沙镇、终于江门斗山镇,东接港珠澳大桥西延线鹤洲—高栏港高速,西接西部沿海高速,横跨珠江口崖门入海口黄茅海水域,线路全长约31公里,其中跨海段主要由高栏港大桥和黄茅海大桥组成,长度约14公里,双向六车道,设置服务区1处。届时,珠海至江门的陆路通行时间将从 1 个多小时缩短至 30 分钟左右。
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后,将与港珠澳大桥、深中通道、南沙大桥、虎门大桥共同组成粤港澳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。
黄茅海跨海通道高栏港大桥(左侧两主塔)和黄茅海大桥(右侧三主塔)(12月4日摄,无人机照片,图片来源于新华社)。
03 我国跨海大桥全面进入创新与超越新阶段
粤港澳大湾区,跨海大桥不断“上新”。先跨黄茅海,再越伶仃洋,由黄茅海跨海通道、港珠澳大桥构成的“超级跨海通道”,正将粤港澳大湾区“拉直”,让江门、珠海、澳门、香港四座城市紧密相连。这座长达百公里的“直线”,与通车不久的深中通道、正在建设的狮子洋通道等遥相呼应,共同组成跨海通道群,粤港澳大湾区“内环—中环—外环”三级通道成形。
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北,一场跨海连接的“行动”也在长三角按下“加速键”。
2021年,浙江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全线建成通车,“一桥越八岛”成就世界最长连岛高速公路;眼下,全长29.2公里的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施工正酣,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跨海高速铁路桥;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开启“穿海之旅”,成为世界在建最长海底高铁隧道……一座座世界级跨海通道接连落子,助力长三角城市群加快连成一体。
飞虹道道,浓缩着我国跨海桥梁建设走过的辉煌历程。
“我国大陆跨海大桥起步于上世纪80至90年代,本世纪初进入快速发展阶段,大型跨海通道工程开始建设。”交通运输部公路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据不完全统计,迄今我国已建成和在建跨海桥梁约100座。
放在全球尺度上丈量,这一表现更令人自豪。据了解,在约170年的世界现代跨海通道修建史中,除中国外,世界各地已建、在建和拟建的工程约120个,其中,长度超过10公里的大型通道工程占比较小。
“我国最初的跨海桥梁工程规模偏小,技术难度接近一般的跨江河桥。”交通运输部公路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自2000年起,随着东海大桥、杭州湾跨海大桥等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,我国大型跨海大桥快速涌现,不仅结构更加多样,还初步形成了海上桥梁集群工程工业化建造能力。
2018年,以港珠澳大桥建成为标志,我国跨海桥岛隧集群工程实现了“由0到1”的突破。此后,平潭海峡公铁大桥、深中通道等跨海项目相继落成,大幅巩固和提升了我国大型跨海通道建造实力。
“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,在经历了学习与跟进、提高与追赶两个阶段后,我国跨海大桥已全面进入创新与超越的新阶段。”交通运输部公路局有关负责人说。
基本掌握跨海大桥全链条核心技术能力
跨海大桥建在海上,这意味着,工程不仅要面对更大的桥梁跨径、更久的施工时间,还要经受高盐、高湿、强台风等恶劣环境的考验。
飞虹道道,见证着我国在桥梁建设技术上的一次次突破。
2005年5月,东海大桥全线贯通。作为我国首座外海跨海大桥,工程一举创新了海上施工测量定位、海上施工平台建造等多项技术,并带动了2500吨级以上大型浮吊等装备研制,攻克了强潮海域桥梁建设难题,开创了中国外海超长桥梁建设理论和实践先河。
10多年来,一项项创新成果、一次次技术攻关,助力中国跨海大桥不断书写“最长、最高、最大、最快”新纪录——
2010年底贯通的青岛胶州湾大桥,成为我国首座在北方地区建设的跨海大桥,为寒冷海区建设跨海桥梁提供了新方案。
2018年10月,世界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,通过自主攻克外海沉管安装成套技术,打造出世界最长、首例深埋海底公路沉管隧道。
在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中,中交路建团队升级智能筑塔系统,实现了索塔“一爬到顶”,将每节塔柱施工周期由8天缩短至5天,大幅提升施工效率。
“目前,我国已建成一批大型跨海大桥,涵盖公路桥梁、公铁合建桥梁等多种类型,包括桥梁、隧道和桥岛隧集群工程等各种结构。”交通运输部公路局有关负责人说。
从工程规划到施工建设全链条,我国均已基本掌握核心技术,不断增强的自主建设能力,成为跨海大桥稳步跃升的有力支撑。
配备硬核装备,适应复杂环境。经过多年发展,我国已研发出一系列现代化的大型海工船舶及高精度施工装备,不仅能有效应对复杂海域环境,还能提高施工效率、确保工程质量。
汇聚着材料研发、关键工艺、施工装备等各领域的技术成果,“中国之桥”正阔步走出去:从马来西亚槟城二桥到巴拿马运河三桥,从文莱首座跨海大桥大摩拉岛大桥到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……一座座由中国设计建造的跨海大桥,成为一张张闪亮的“国家名片”。面向蔚蓝海域,“中国之桥”将不断跃出新海面、实现新跨越。
综合来源:科技日报、新华社、人民日报等